國際戰爭難民數攀升,《五月的35日》直面納粹迫害下的兒童難民議題
改編自二戰史實故事,斥資億元重返歷史場景
近年來在烏俄戰爭、以巴衝突等國際戰事的影響下,難民人數不斷攀升,促使社會更加關注地緣政治、戰爭難民等相關議題。面對這樣的現實,電影《五月的35日》以孩童的純真視角切入,深入探討兒童難民主題,即將在 12 月 1 日上映。
 
真實回憶錄改編,納粹迫害下的童年逃亡記
 

圖 / 由朱利斯衛考夫飾演的小男孩洛弗,和父親一起踏上逃亡之旅
 
電影《五月的35日》改編自魯迪格.柏特萊姆(Rüdiger Bertram)的同名小說《Der Pfad》(英譯:The Path),與德國移民麗莎.菲特科所出版的回憶錄《逃離庇里牛斯山脈》,融合了德國諷刺童書《5月35日》的奇幻懸疑元素,闡述 1940 年至 1941 年間,猶太難民為了逃避納粹迫害,不得不冒險從法國南部穿越庇里牛斯山,逃至西班牙的真實故事;並透過孩童的純真視角,直面戰爭下的兒童難民議題。

麗莎菲特科與她的丈夫就曾在當地幫助許多人逃往西班牙,知名的猶太裔哲學家班雅明也曾經走過這條逃亡小徑,但他最後卻因無法出示法國當局核發的身分證明,而選擇在加泰隆尼亞絕望自殺,這條橫跨法國與西班牙的逃亡小徑因而得名「瓦爾特.班雅明小徑」。
 
斥資上億重返庇里牛斯山,回溯戰亂下的苦難
 

圖 / 由朱利斯衛考夫飾演的小男孩洛弗,和父親一起踏上逃亡之旅
 
導演托比亞斯.維曼為了重現當時逃亡的驚險與苦難,斥資上億只為了回到庇里牛斯山的這條小徑實景拍攝,並且融合了德國諷刺童書《5月35日》的奇幻懸疑元素,透過孩童的純真視角,直面戰爭下的兒童難民議題,同時探討了一個極具時事性的主題 — 戰亂與和平。
 

圖 / 孩童們的純真書眼,在戰火中仍能看見對夢想與未來的期盼
 

導演表示:「重新回到這條小徑拍攝,令人感到戒慎恐懼。在同一片土地上,我們現在可以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,但在納粹時期的人們卻不得不害怕死亡。」

 

為了實際呈現出這段史實,並留給後人警示,導演托比亞斯.維曼進一步表示:「我們希望這是一部能夠吸引大眾的電影,儘管故事背景設定在 1941 年,我們也不希望他看起來像是陳舊的古裝劇,因為這是一部鑑往知來的電影。」
 


圖 / 獵犬阿迪是男孩洛弗的心靈依靠,卻也因此共度好幾次驚險時刻
 

電影除了闡述逃離的涵義,也融入了許多現代的元素,試圖向觀眾表達出兒童難民的處境正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重要訊息。本片已於12月1日於全台上映。


 

全台上映戲院列表

台北 信義威秀影城、台北真善美劇院、長春國賓影城、喜樂時代影城南港店
新北 喜樂時代影城永和店
桃園 統領威秀影城、喜樂時代影城桃園A19店、星橋國際影城
台中 TIGER CITY威秀影城
台南 南紡威秀影城、台南真善美劇院
高雄 大遠百威秀影城、喜樂時代影城高雄總圖店

【 German Films 為本片補助機構 】


 

The Path

《 五 月 的 35 日 》

12.01 自由之路 全台獻映


最新消息請關注 鴻聯國際官方社群